首页企业档案查看内容

从3100万“重资产”到吊销未注销,这家钢贸企业何以至此?

作者:2025-04-26 18:29:0713人查看

    天津泽惠岚山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企业全景透视  在钢铁贸易行业的浪潮中,天津泽惠岚山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惠岚山”)曾是一艘承载着行业期待与...

  

  天津泽惠岚山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企业全景透视

  在钢铁贸易行业的浪潮中,天津泽惠岚山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惠岚山”)曾是一艘承载着行业期待与市场活力的航船。尽管其当前处于吊销未注销状态,但回溯其发展轨迹、业务布局及行业地位,仍能为投资者、合作伙伴及行业观察者提供多维度的参考价值。

  企业概况:从高起点到阶段性停航

  泽惠岚山成立于2009年1月12日,注册资本与实缴资本均达3100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钢铁贸易领域堪称“重资产配置”,超过全国99%同行的投入水平。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顺义道储宝钢材市场C区605室,这一选址曾是其贴近供应链核心的“战略要塞”。法定代表人为李春玲,其同时担任执行董事及股东,显示出早期治理结构的集中化特征。

  然而,企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多重挑战。公开数据显示,泽惠岚山涉及司法案件28起、裁判文书47份、立案信息14条及开庭公告41条,风险敞口显著。这些数据如同航海日志中的风暴记录,提示着企业在合规管理、合同履行等环节曾遭遇复杂考验。尽管目前处于吊销状态,但其未注销的法人资格仍为未来可能的业务重启保留了法律意义上的“锚点”。

  发展历程:钢铁洪流中的十五年沉浮

  泽惠岚山的成立正值中国基建与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周期。2009年,公司以“销售生产建设所需钢铁”为核心定位,依托天津作为北方物流枢纽的地理优势,迅速切入钢材批发与零售市场。成立初期,其注册资本实缴率100%的举措,如同在行业竞争中率先亮出“全副盔甲”,彰显了创始团队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2013年前后,随着业务规模扩张,公司经营范围从基础钢材延伸至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如地板、水性涂料)、五金交电及机械设备等领域,构建起“一站式工业品供应链”的雏形。这一阶段的泽惠岚山,犹如一艘不断加载货舱的商船,试图通过多元化品类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

  然而,2018年后,企业风险事件频发。裁判文书网显示,其涉及的纠纷类型包括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违约及票据追索权争议,折射出行业下行周期中资金链承压、交易对手信用恶化的共性困境。至2023年,企业进入吊销状态,这一标志性事件为其活跃运营期画上了休止符。

  业务范围:曾经的全产业链触角

  在鼎盛时期,泽惠岚山的业务网络覆盖了钢铁贸易的全链条节点:

  核心品类:以钢材、金属材料、不锈钢制品为“骨架”,支撑起建筑、制造等下游行业的需求。

  延伸领域:装饰材料(如环保型水性涂料)、五金洁具等附加品类,形成对终端客户的增值服务能力。

  跨界布局:化工原料(非危险品)、矿产品的批发业务,尝试突破传统钢贸边界,探索利润增长点。

  这一业务矩阵曾如精密齿轮般咬合,服务于房地产开发商、装修工程商及中小型制造企业。其3100万元的实缴资本,相当于在行业内构建起“信用护城河”,使其在采购端能获得上游钢厂更优的账期政策。

  未来规划:迷雾中的重启可能性

  尽管当前经营状态受限,但未注销的法人资格为潜在战略重组保留了法律窗口。对于关注资产盘活的投资者,以下方向或具探讨价值:

  存量资产价值:公司名下1项行政许可及可能持有的仓储设施、客户渠道等无形资产,仍可能成为并购方眼中的“沉船宝藏”。

  行业复苏机遇:若未来基建投资回暖,其原有的京津冀区域网络或可被整合入更大规模的供应链平台。

  合规化转型:历史纠纷案例可作为风险防控的“反面教材”,为接盘者提供合规体系重构的切入点。

  对于求职者而言,企业当前状态虽不适宜作为职业跳板,但其行业经验丰富的原团队成员可能成为同行企业竞相吸纳的“熟练水手”。

  多维价值启示录

  对潜在投资者,泽惠岚山的案例犹如一份“钢贸行业风险解剖图”:高资本投入与强周期波动的矛盾、多元化扩张与核心竞争力的平衡、合规管理的预警红线均值得深入复盘。行业分析师可将其28起司法案件作为样本,研究中小型钢贸商在供应链金融、票据交易中的典型风险传导路径。

  商业合作伙伴则需以更审慎的视角评估类似企业的履约能力,例如通过“实缴资本占比”“历史纠纷类型”等指标构建合作前的风险雷达图。而企业客户虽不必过度担忧其现存状态,但仍需从行业教训中强化供应商准入机制,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症”。

  结语:潮水退去后的理性回望

  泽惠岚山的十五年历程,映射了中国钢贸行业从粗放扩张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阵痛。其曾经的行业地位与最终的市场退出,为各方参与者提供了兼具警示性与启发性的商业教案。在钢铁仍是工业化社会脊梁的今天,如何让下一艘启航的商船兼具抗风浪能力与合规航向,或许是这个案例留给行业最深刻的叩问。